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1985年2月)
我国以城市为**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全面展开。在这个全面改革的起步时刻,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从旧模式到新体制的转变得以平稳地进行,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的历史经验表明,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处理,关系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
一、初战阶段的经济发展方针
经过几年经济调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981年的4.6%,1982年的8.7%,提高到1983年的14.2%。经济体制改革还将使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展。我们能不能作这样的设想: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为了保证今后的大发展,大量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此外,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为了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以显示经济改革的优越性,大幅度地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片面性。经济改革必将大大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到大解放,生产得到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大提高,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应当看到,改革的起步阶段将要遇到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一方面,改革在提**益、增加收入方面的效果,并不是改革从一开始就可以立即显现出来的。由于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事业,而且整个改革的完成要假以时日,在新的体制建立以后也还要有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它的效益的充分发挥,往往需要先付一定数量的资金。除了从改革开始时起就会遇到来自人们对增加收入过高的预期的压力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改革意味着大规模地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而编辑出版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伟大事业。经济学家是非常活跃和有贡献的群体。这套丛书各卷的作者,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长期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他们之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已年过古稀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年轻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主持或者参与过关于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研究,有的参与过党和**关于推进改革开放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人们所公认的。
这套丛书各卷所选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各卷文章,都是由作者自己编定的;已经去世的薛暮桥和马洪,是由他们的后人编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