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律中的因果关系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律中的因果关系第二版)

  • 作者:(美)哈特 (美)奥诺尔 张绍谦 孙战国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2862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531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法律中的因果关系》是一部精辟论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问题中因果关系的权威著作,它在哲学层面上陈述了许多重要的实践法学问题。本书于1959年**次出版,修订再版于1985年。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它一经面世,就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此后的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引起哲学家和法学家们的兴趣。本书的理论基点是,法律在决定法律责任时,常常使用常识的因果关系概念。它对这些概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将它们与休谟、穆勒、科林伍德以及后来的马凯联系起来。它揭示出立法者和法院在确定民事责任、合同责任和刑事责任时所使用的非因果关系标准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在著作的结束部分,它对常识观念的**地位进行了辩护,并对因果关系*少主义和因果关系*多主义这两种对待因果关系**态度进行了批判,前者将因果关系与必要条件相等同;后者将因果关系作为责任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它阐明了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结果承担责任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将责任与这一行为人的身份和个人特征相联系。本书不但**对于英美法系**法律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和实践作了透彻的分析,而且从比较学的角度,对大陆法系流行的因果关系理论也作了独到的研究;不但从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因果关系和常识
    **节 不同的因果概念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法院经常主张,他们必须面对的因果关系问题必须根据常识中的各种原则加以确定。教科书的作者们总是对此加以回应,不过有时附带警告说,要想描述常识所依据的任何原则的特征,都是不可能的事。这似乎是一个不能轻易接受的令人失望的忠告。无论在因果关系概念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毕竟在广大领域内的讨论中使用这一概念成功进行了令人满意的相互交流。我们能就涉及因果关系的特定案件中的大多数陈述达成一致。这一立场因而肯定不像那些作者所主张的那样悲观。无论在常识的概念周围可能笼罩着如何模糊的阴影,我们一定不能把它想像成必然只是一个印象问题,或者把它想像得那样的直观,以致至少在将它运用于标准案件时,也不能对它作进一步的阐明。常识并非是一个无法说明的或者可以任意断言的现象,它所使用的因果概念虽然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并会受到其所处语境的微妙影响,但是它仍然可以被证明(至少是部分地)是立足于各种稳定的原则之上的;尽管普通人使用它们时,如果没有得到帮助,就可能无法把它们弄明白。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种并非异常的现象,它推动我们寻找定义,并且促成了许多富有价��的哲学探索。普通人每天都在这些不同概念的领域,确实能对它们进行良好的把握。不过,随着人们对这些概念的这种实际掌握,也产生了对使用这些概念所应遵循的原则给予清楚陈述并加以明晰的必要性。
    ……
    目录
    作者、著作简介及翻译说明
    第二版 前言
    **编 因果概念分析
    导言
    **章 哲学前提
    **节 特殊和一般
    第二节 休谟和穆勒
    第三节 穆勒分析的缺陷
    第二章 因果关系和常识
    **节 不同的因果概念
    第二节 原因和效果:**概念
    第三节 因果关系和说明
    第四节 因果性的泛化
    第五节 人际交互:理由和原因
    第六节 机会
    第三章 因果关系和责任
    **节 法律和道德中的责任
    第二节 追寻结果
    第四章 法律理论中的因果关系
    **节 各种不同的因果性问题
    第二节 传统理论
    第三节 现代的批评
    第五章 因果关系和必要条件
    **节 必要条件
    第二节 无原因关联性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非不可缺少的原因的原因关联因素
    第四节 不可缺少的原因的普遍意义
    第二编普通法
    导言
    第六章 侵权法:造成损害
    **节 人的自愿行为
    第二节 异常性
    第七章 侵权法:诱发不当行为、引起损害
    **节 促成不当行为
    第二节 引起损害
    第八章 并发原因和连带过失
    **节 连带原因
    第二节 连带原因情况下责任的分配
    第三节 附加原因
    第四节 选择原因
    第九章 可预见性和危险
    **节 只有可预见性损害才可恢复学说
    第二节 所有可预见性损害都可恢复学说
    第三节 危险理论
    第十章 判决观念和道德责难
    **节 格林的见解
    第二节 道德责难
    第三节 侵权法范围
    第十一章 因果关系与合同
    **节 经济损失
    第二节 合同责任的限制
    第三节 合同中的危险
    第十二章 刑法:造成危害
    **节 自愿行为
    第二节 异常性
    第三节 连带原因
    第四节 医生或者被害人的过失
    第十三章 刑法:造成、诱发、允许、帮助他人实施行为
    **节 主犯
    第二节 共犯
    第十四章 因果关系和刑罚原则
    **节 因果关系和归罪
    第二节 美国模范刑法典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范围
    第十五章 证据和程序
    **节 因果关系的证据
    第二节 举证的程序效果
    第三节 法官和陪审团的职能划分
    第三编大陆法系理论
    第十六章 个别化理论和条件理论(条件理论)
    **节 因果关系个别化理论
    第二节 条件理论的提出(条件理论)
    第三节 条件的概念
    第四节 条件和原因的界定
    第十七章 一般化理论:相当原因
    **节 相当原因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相当原因理论的具体适用
    第三节 常识因果关系原则对责任的限制
    缩略语目录
    案例表
    引用主要著作目录
    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