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制度
一、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经济上实行奴���主**的土地国有制;政治上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度,严君臣、尊卑、上下之分,明父子、长幼、亲疏之别;思想意识上由重神鬼逐渐变为重人事,这就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统治**的治术人材,即所谓“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西周的学校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制系统,《古今图书集成》称:“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学于京师,辟雍居中(即成均),东胶在左(即东序),瞽宗在右(即右学),虞庠在国之西郊,其在侯国之都者曰(半页)宫,自乡遂而下,则痒序并设。”不过根据古籍记载,内容颇多出入,注释更多分歧,我们只能综合各家所述,参照考古发现的西周文物,勾勒出西周学校制度的概貌。
西周的学校,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1.国学 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子弟设立的。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半页)宫。”可知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
西周的铭器金文确有宫廷小学和大学的记载,可与古籍上的记载相参证。
西周的大学有辟雍、大池、射庐、宣放*(榭)等不同的名称,都是周天子率群臣及学生习射和作乐舞的地方。
《诗经》中的《思齐》、《灵台》、《振鹭》等篇都载有辟雍或西雍。大概西周的大学建在四面环水的丘地上,“水旋丘如璧曰辟雍。”因四面有水似池,故曰“大池”,因在国之西郊,故称“西雍”:又因是陆上学射之所,故又称“射庐”。
天子所设大学,规模较大,分为五学,辟雍居中,又称太学,此外四周分设四学,兼用四代之制:水南曰“成均”,取五帝之学名,习乐德、乐语、乐舞者居之;水北曰“上庠”,取虞学之名,典书、诏书者居之;水东曰“东胶”,取夏学之名,学干戈籥者居之;水西曰“西雍”,取殷学之名,亦曰“瞽宗”,学礼者居之。《大戴礼》也载有天子五学之说:“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入太学,承师而问谱。”
……